top of page

Adaptive Resilience in the World Journal

  • Dr. Lindsay Ip
  • Apr 12, 2016
  • 4 min read

http://www.worldjournal.com/3899740/article-應變力訓練提高身心健康/?ref=舊金山&ismobile=false

應變力訓練提高身心健康

執筆者:葉玲思博士

April 11, 2016, 6:00 am 127 次

過去十多年, 科技和資訊發達迅速,人的生活水平一般提升,但很多先進國家的心理健康問題惡化,精神健康服務供不應求。 為什麼?事實上當我們的環境、資訊及人際關係和距離轉變越快,我們需要更多的技巧去應變。訓練適應力能預防心理問題,提高表現,生活意義和滿足感,就如健身能預防疾病。在這分秒必爭千變萬化的時代,應變力不只關乎遭受嚴重心理傷害或經歷刻苦的人,而是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。無論你是三歲的小孩或大公司的總裁都需要不斷靈活地適應環境。我相信學校和公司不只看候選人的IQ和 EQ, 而會更注重適應力—AQ (Adversity Quotient) 或我認為更契合的叫「RQ」 (Resilience Quotient) 為成功的因素。

45歲的 Dr. Eamonn Molloy (麥博士) 是一位在英國牛津大學工商學院的教授,雖然身為著名學院的教授,但他授課前偶爾仍會感到不少壓力。他解釋:「我在牛津大學教大型項目管理和組織行為學,學生大多是年紀比我大且經驗豐富的總裁或英國最高層的官員。 我一方面要表現自己的才幹,得到他們的信服;另一方面也要鼓勵他們接受有些問題的答案未必能在我這裡找到,而應適當地挑戰現狀和權威。因為商界和學術界往往有些磨擦, 加上學生在商場打滾多年,對看似抽象的學術理念多少有保留,甚至覺得理論與現實世界脫節。我必須打破學生對學術界傳統的成見,用他們熟悉的商業語言、態度、和節奏與他們溝通,引導他們把抽象理念付諸實行,才會有說服力。由於很多學生都是他們公司的領導,這些主導型的學生上課時不免會有激烈的討論。我教他們的同時,也必須處理他們之間的衝突關係。這些因素都可能會造成我的壓力,尤其是當我連續教一星期全日制的課程時。」

面對以上不同工作和人際上的挑戰,麥博士運用一套由家庭醫生 Dr. Peter Gruenewald, M.D. 和心理學家 Dr. Lindsay Ip, Psy.D. CPsychol 提供的應變力訓練, 叫Adaptive Resilience,來裝備自己的全人去面對不同的跳戰。麥博士說英國最高級的官員都要透過牛津的 Major Projects Leadership Academy 接受這套訓練。

「我預備教書前用一種精神排練,想像自己自信、生動地教書和跟學生連結。我亦用音頻呼吸步測器,把呼吸放慢至5秒入5秒出,同時想像激勵的畫面,提升我整體的應變、處理壓力的能力。」麥博士解釋從 Adaptive Resilience 學會呼吸節奏5秒出5秒入時, 跟心律節奏一樣,產生共鳴,有利於 Heart Rate Variability(心臟的應變功能)上升。「課後回家,我常回顧整天,也會記錄5件感恩的事。這些技巧對我的信心、表現和整個星期的能量水平十分有幫助。有一次我被邀請到國家秘密軍事演習當顧問,軍方臨時要求我觀察演習後,在24小時之內演講,給他們提供改善組織和應變程序的建議。要在短時間執行重任,我馬上用了上述的心理和呼吸技巧幫助我聚精會神的準備,而且勇敢適當地挑戰他們的體系。」麥博士繼續:「我認為這些提高應變力的心理和生理技巧不僅幫助工作,也適用於生活中的其他方面。除了當教授和顧問外,我亦熱愛飛行,尤其是特技飛行。由於有一定的危險性,飛行時必須集中精神,也不能受情緒或身體狀況影響,例如憤怒、疲累等。飛前深呼吸和想像特技動作程序,玩特技時更集中、感覺身心連結和流暢自如,好像時間靜止了, 什麼問題都無關緊要了 (flow state)。有次試過因為另一架機的飛行師的盲點看不到我,也沒有信號,差一點降落在他機上。幸好我聽到控制室警告立刻向上飛而避過一劫。」

麥博士分享應變技巧除了幫助工作的表現外,也能幫助他活得更真誠。他當教授15年有很多不同的崗位,大部分時間都好像半演戲,認為需要扮演相關的角色才能得到尊敬,久而久之有點累,有點空虛。但最近了解他要對自己真誠,過整合的人生, 體驗能每時都做自己的自由,好像他飛行時一樣。他說 Adaptive Resilience 的日誌和身心技巧幫他把思想、情緒和意志整合對齊,效果是更能了解自己的目的和價值。」

現今世代的科技和環境快速轉變,人的適應能力特別重要,就如達爾文所說,最能生存的動物不是最強壯或最聰明的,而是應變力最高的。讀者若想提高應變力,在工作和生活上充滿智慧 、真誠、和方向,其實可透過不同的練習去鍛煉身心。例如每天寫下五件對當天感恩的事情,會幫我們防備負面和受害者的心態,過一個更積極知足的人生。定時做深呼吸練習,會幫助調整心臟和身體的內臟去準備迎接不同的挑戰。正如很多人會定期舉重或跑步來保持健康和鍛煉身體,不同的應變技巧活動可以幫我們的腦和身體面對不同的挑戰。如想知道更多關於應變技巧的資料,讀者可流覽 http://www.adaptive-resilience.co.uk

葉玲思博士為臨床心理學家


 
 
 

Comments


Featured Posts
Check back soon
Once posts are published, you’ll see them here.
Recent Posts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Classic
  • Twitter Classic
  • Google Classic

Harley Street, London 

  • w-facebook
  • Twitter Clean
  • w-googleplus
bottom of page